我的网站

导航切换
2020年7月14日   星期二

联系电话:
029-85392180

当前位置:专业介绍 >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460306)

 

 

 

 

负责教研组: 智能制造教研组

使用年级:2021年级

   编制人员: 李璟

主审人员: 杨曼虹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电气自动化技术(460306)

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三、修业年限:五年

四、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

装备制造大类(66)

所属专业类(代码)

自动化类(6603)


本科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机械电子工程技术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主要岗位(群)或技术领域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制造企业培养电气安装与维修、电气设备运行管理、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检修、调试维护、产品销售和技术服务及其相关管理的工作。

职业类证书举例

维修电工资格证、计算机等级证书、仪器仪表维修工

五、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掌握电气设备及自动化生产线所需的理论知识,具备电气设备运行管理、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检修、调试维护、产品销售和技术服务能力,在各大中型生产企业、供用电企业、厂矿企业、事业单位,从事电气设备选型配套、工业自动化控制、电气系统运行及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等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目标

(1)思想政治素质: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掌握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和诚信意识,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2)职业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安全、环境保护意识、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创业意识,能够立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踏实进取,敬业奉献,善于合作,敢于竞争,勇于创新。

(3)人文科学素质:具有宽阔的视野、良好的科学思维品质、高雅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能够正确认识社会、主动适应社会,有较强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4)身体心理素质:具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生活习惯,爱好体育运动,有一定的运动基础。具有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有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2.知识目标

(1)具有必须的公共英语听、说、读、写基本知识和职业英语知识;

(2)具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3)具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

(4)具有机械制图与CAD的基本绘图及识图的知识;

(5)具有电工基础与测量的基本理论知识;

(6)具有电气设备安全操作的基本知识;

(7)具有自动控制理论的基本理论知识;

(8)具有传感器与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

(9)具有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的理论知识;

(10)具备基本的工程技术职业素养和其他专业知识;

(11)了解机电、电气行业发展动态,具有自动化企业经营运作的相关管理知识。

3.能力目标

(1)具有电气控制系统图的识图及绘图能力;

(2)具有选择常用低压电器设备及元件的能力;

(3)具有电气控制柜布局、安装和布线的能力;

(4)具有传统电气控制系统主电路及控制电路的设计及运行与维护的能力;

(5)具有常规电气控制系统功能改造及故障排除的能力;

(6)具有工厂供配电系统一次、二次回路的设计能力;

(7)具备工厂供配电系统安装与检修的能力;

(8)具备变配电所、供配电线路的基本运行与维护能力;

(9)具备现代工控系统中PLC、变频器、传感器、自动化仪表等控制器的安装与硬件连接能力;

(10)具备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的能力;

(11)具备自动化生产线中PLC、单片机、变频器、传感器、步进电机、气动阀门等设备的电气功能测试能力;

(12)具备电气系统设计及改造的能力;

(13)能熟练应用计算机撰写文档,制作报表,信息沟通,信息检索等;

(14)能借助互联网、工具书阅读和翻译本专业英文资料;

(15)具有基本数学运算、数据统计、数据分析能力;

(16)具有信息收集、信息处理、解决问题和社会应变的能力;

(17)具备编制简单的工作报告、技术文件等文字运用能力;

(18)具有团队合作、人际交往能力,具有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

(19)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获取技能能力等可持续发展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

(一)公共基础课程

按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各门课程的课程目标、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见下表。

序号

名称

课程目标

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

1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30课时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标准》,主要内容有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及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创业观、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2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心理和谐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意识的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30课时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课程标准》,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职业兴趣,提高应对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有效学习,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培养责任感、义务感和创新精神,养成自信、自律、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

3

哲学与人生

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本课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0课时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4

职业道德与法治

职业道德与法治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治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

30课时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使学生掌握职业道德的基本作用和规范,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相关的法治常识,增强法治意识,成长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

5

语文

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旨在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120学时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由基础模块构成,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包括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三个部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6

数学

数学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计算和数据处理技能与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10学时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由基础模块构成。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包括集合、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数列、平面向量、解析几何、立体几何和概率统计初步等数学基础知识。

7

英语

英语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10学时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包括语音项目、交际功能项目、话题项目、语法项目、词汇项目等,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初步形成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为适应未来多样化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

8

物理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大纲》开设,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认识物理对科技进步,对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帮助学生适应现代生产和现代生活;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60学时 本课程通过向学生介绍基本的物理现象及规律,对学生提供基本的科学素质训练,使学生具有开发新知识,创造新方法的能力;掌握并能正解使用基本实验仪器设备;掌握实验技能和方法,自己创造实验方法和条件,通过数据的取得和处理,自己得出结论。使学生具有与现在生产和现代技术发展相适应的中等科学素养   。

 

9

信息技术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开设,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课程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认识信息技术对当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理解信息技术、信息社会等概念和信息社会特征与规范,掌握信息技术设备与系统操作、网络应用、图文编辑、数据处理、程序设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信息安全和人工智能等相关知识和技能,综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生产、生活和学习情境中各种问题;在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能力,不断强化认知、合作、创新能力,为职业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60学时 信息基础课程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部分。基础模块包含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网络应用、图文编辑、数据处理、程序设计入门、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信息安全基础、人工智能初步等8个部分。拓展模块设计了计算机与移动终端维护、小型网络系统搭建、实用图册制作、三维数字模型绘制、数据报表编制、数字媒体创意、演示文稿制作、个人网店开设、信息安全保护、机器人操作 10 个专题。

10

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使学生达到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150学时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包括体育基本理论知识(体育卫生与健康、增强体质的锻炼方法、体育保健、各项目竞赛规则)和体育实践(田径、球类、棋类、基本体操、武术、体育舞蹈),培养学生提高体育的基本技术和技能以及体育文化素养,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掌握一项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培养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为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11

公共艺术

公共艺术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通过艺术作品赏析和艺术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技能和原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丰富学生人文素养与精神世界,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素质,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创新能力与合作意识。

30学时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标准》,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构成, 包括音乐和美术两个部分, 音乐教学通过中外不同体裁、特点、风格和表现手法的音乐作品,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进一步学习音乐基础知识、技能与原理,掌握音乐欣赏的正确方法与音乐表现的基本技能,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素养;美术教学通过不同美术类型(绘画、书法、雕塑、工艺、建筑、摄影等)的表现形式与发展演变进程,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基础知识、技能与原理,熟悉基本审美特征,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与人文内涵,感受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统一,提高审美能力。

12

历史

历史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通过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和优秀文化传统,从历史的角度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养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为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

30学时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构成。基础模块为中国历史,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拓展模块为世界历史,内容包括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模块化历史教育,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

(二)专业(技能)课程

各门课程的课程目标、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见下表。

序号

名称

课程目标

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

1

工程制图

具备一定的图示能力、读图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以及绘图的实际技能。使学生能绘制工程图样,并能够看懂中等复杂程度的化工设备图及化工工艺图。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分工合作能力、相待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等。学会绘制和识读工程图样必备的基础知识;能准确地阅读和理解化工设备图;

60学时 使学生能学会基本绘图工具的使用以及工程制图中常用的作图方法,了解工程图样规格和徒手画技术草图的技巧。主要学习投影原理、视图、剖视、剖面、零件图、装配图初步等。主要介绍几何体的三视图、组合体的三视图和简单的装配图绘制。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2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工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60学时了解电阻、电容、电感等各种电子元件的特性与作用;理解简单电路的基本原理与特性;了解电路的各种分析方法;能对给定的电路进行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的计算;能绘制信号的波形图,掌握中级以上装配电工应知理论知识。

3

机械基础

使学生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分类、牌号、性能及应用;掌握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常用机构的组成、原理及应用;掌握常用机械传动的组成、工作原理、传动特点;初步具有合理选择材料、确定零件热处理方法的能力;具有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的基本能力。

60学时主要学习力学、材料、机械设计入门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机械基础的基本理论知识,并能得到一定的基本技能训练,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为从事技术革新、设备改造、使用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基本知识。

4

电气CAD

本课程以训练学生的电气制图与识图技能为核心,依托AutoCAD制图软件,学习电气制图的相关知识,能够看懂相关的电气图纸;能够熟练掌握AutoCAD绘图软件的功能、环境设置、各种绘图命令的操作方法及典型电气图的绘制方法与技巧,使学生具备较强的AutoCAD制图能力;更好地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60学时使学生能够进行电气CAD软件的安装于卸载;

会电气CAD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熟练运用CAD绘制本专业工程图纸;能正确绘制电气设备图形符号,标注文字符号;能正确打印CAD图样。

5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初步认识材料的性能、了解晶体结构、掌握铁碳合金相图、掌握常用材料牌号及其用途,并能够合理选择热处理方法。具有处理简单的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力学性能和硬度性能测试的能力、具有分析金属的晶体结构、二元合金相图和铁碳合金相图的基本能力、具有初步的钢热处理知识,并应用钢热处理知识完成钢的热处理能力、具有鉴别金属材料与热处理、选择工程常用材料的能力。通过典型材料的分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0学时 使学生熟悉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选用的基本方法;熟悉金属材料的选用的基本方法;了解金属材料基本知识;掌握常见金属材料的牌号、性能和用途;了解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以及常见热处理的一般原理、工艺和应用。

6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一般电子问题的能力,具备学习后续电类专业技能课程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60学时了解常用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主要参数和外特性,并能正确选用;理解各种基本的模拟与数字单元电路的组成与工作原理;能定性分析各种常用电子线路,并能说明电路中每个元器件的作用;能计算简单电子线路的参数;了解通用集成电路的性能特点,能画出常用IC应用电路;能查阅电子器件手册及有关资料并合理选用。

7

电机与电气控制

使学生掌握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基本工作原理及拖动基础知识;掌握电力变压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了解电力变压器的内部结构及各部分制造工艺;掌握异步电动机及控制电机的工作原理;了解电机的内部结构和制造工艺;掌握各类电机的特性及构造,为运行检修打下基础;了解电机的基本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对36槽定子铁心作36槽单层交叉绕组的下线;对24槽定子铁心作24槽双层叠绕组的下线。

60学时  主要学习电机、变压器的结构、基本工作原理、机械特性及运行特性,掌握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的基本环节,掌握常用机床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熟悉新型电机、电器及电气控制设备的分析、调试、维护方法。

8

气动与液压传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液压气动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获得基本的理论基础知识、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认识到这门技术的实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打下专业基础。

60学时了解气动与液压系统的基本特点和基本组成,了解常用气动元件的结构、性能、主要参数,理解速度控制、顺序控制等基本回路的作用及在机电设备中的各种具体应用:会阅读气动与液压系统图,会根据气动与液压系统图和施工要求正确连接和调试气动与液压系统。

9

传感器应用技术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传感器的结构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以构建测试电路的基本技能;了解传感器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以及传感器的应用技术和发展趋势,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职业规范,为就业打好基础;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逐步养成科学的价值观;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60学时了解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基木结构及相应的测量电路和实际应用,了解新型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方法,掌握常用传感器的测量方法,了解对常用传感器进行误差分析的方法。

10

工厂供配电技术

使学生掌握配电线路的结构及电压损耗计算、变配电所、厂矿企业常用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简单短路电流计算及电气设备选择方法;了解雷电基本知识以及防雷和接地的基本知识;掌握传感器、变送器、信号器、转换器及常用执行机构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掌握机电型、集成型保护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以及配电线路,变压器,补偿电容器、电动机的保护原理,变配电所常用的测量、控制信号等二次回路及直流操作电源等;掌握低压配电盘的布线工艺;掌握有功电度表、无功电度表、功率因数表、电压互感器、三相电度表的原理及接线方法。

60学时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能够根据原始资料确定企业的供电电压、主动结线方案和整个企业的供电方案,合理选择变压器及其运行方式。能够进行电气设备及导线截面的选择与校验。能够正确选择、维护和使用各种保护装置及系统,具有进行供电设计的初步能力。

11

组态控制技术

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常用组态软件;掌握采用组态技术的计算机系统组成原理;掌握常用组态软件的使用方法;熟练掌握一种组态软件的使用技巧;能设计小型组态控制系统的组态监控画面。

60学时本课程教学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了解和掌握组态软件原理和使用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具有较完备的计算机组态软件技术知识、一定的设计能力、拓展能力以及较好的自动化技术设计和实践能力,达到维修电工技师相关要求,为毕业后参与自动化方面的工作及达到高级技师水平打下扎实基础。

12

电器与PLC控制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熟悉电气控制元器件及其工作原理和具体使用;让学生掌握元器件的合理选择及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环节;具备对电气控制系统分析能力;能根据PLC控制系统正确安装与接线、并会进行系统调试、运行维护、故障诊断、系统维修等典型工作任务。

60学时了解PLC编程与接口技术,了解常用小型PLC(60点以内)的结构和特性,掌握常用小型PLC(60点以内)的I/O分配及指令、会使用编程软件、会根据需要编写简单的PLC应用程序,能对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进行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

13

认识实习

通过认知实习建立专业感性认识,达到对所学专业的性质、内容及其在工程技术领域中的地位有一定的认识,了解专业、熟悉专业、热爱专业;为进一步学习技术基础和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1 熟悉企业工作环境;企业规章制度介绍;接受安全教育,由企业组织和实施;

 

14

测绘实训

学生具备正确识读和绘制典型零件的能力;具有生产一线制造、装配、维修所具备的识图基本操作技能;在工作中培养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以适应将来从事生产一线制造、装配、维修的基本操作技能及岗位能力需求。

1周 了解和分析测绘对象的用途、性能、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选择合理的测量工具,测量数据,绘制出草图;按照行业标准要求绘制出零件图。

15

电工实训

使学生掌握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掌握常用低压电器的识别与检测技术;增强对电路图的识图能力;初步具备制作和调试常用电路及排除简单故障的能力;初步具备质量管理意识,形成良好的安全操作规范;初步具备学习和应用电工电子信息产业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1掌握维修电工常识和基本技能,能进行室内线路的安装,能进行接地装置的安装与维修,能对各种常用电机进行拆装与维修,能对常用低压电器及配电装置进行安装与维修,能对电气控制线路进行安装。

 

16

钳工实训

掌握钳工加工的知识;掌握钳工操作中常用设备,工、量具结构、原理与管理维护要求和方法;掌握钳工操作中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具备一定的生产现场管理知识。

1 掌握钳工安全操作规程和相关理论知识,会查阅有关技术手册和标准,能正确使用和护常用工具、量具,掌握钳工常用设备及工具的操作方法,掌握各类刀具相关知识,能制作简单配合及镶嵌零件。

 

17

电子实训

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手工锡焊的技术和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基本产品的技能;了解电子工艺生产线的流程和基本管理知识;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基础;同时使学生树立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学生在工艺制作过程中严格执行工艺操作规范。

1 掌握焊接基础知识与技能,掌握电子线路调试与检测基础知识,能运用学过的理论知识对有关线路进行调试与检测,会依照电子线路原理图安装线路,会用仪器测量有关参数。

 

18

气动与液压实训

了解气动与液压系统的基本特点和基本组成,了解常用气动元件的结构、性能、主要参数,理解速度控制、顺序控制等基本回路的作用及在机电设备中的各种具体应用:会阅读气动与液压系统图,会根据气动与液压系统图和施工要求正确连接和调试气动与液压系统。

通过液压元件的拆装实训,了解主要元件的外观、内部结构,主要零件的形状、材料及其之间的配合要求等,加深对其工作原理的理解,初步了解和掌握机械拆装的基本常识,了解液压元件维修的一般方法,锻炼机械维修方面的技能,在设计和使用液压系统时,能正确选用和维修液压元件。

19

技能鉴

旨在坚持把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积极鼓励在校学生加强本专业学习,努力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增加其适应岗位的能力;课程内容符合职业岗位要求,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将课程设置融入技能鉴定和认证考试,做到学习与鉴定相结合,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能力和综合素质。

2

针对学生所要取得的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进行强化技能训练

 

20

顶岗实习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巩固已学专业知识,增强感性认识,实现在校期间与企业、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触。在掌握基本的专业实践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基础上,接受符合实际工作要求的基本训练,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通过顶岗实习深入了解企业实际,树立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提高毕业后的职场竞争力。

20顶岗实习是本专业最后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巩固、锻炼实际操作技能,为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提高社会认识和社会交往的能力,学习工人师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优秀品质和敬业精神,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社会责任。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教学进程是对本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实施进程的总体安排,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具体体现。以表格的形式列出本专业开设课程类别、课程性质、课程名称、课程编码、学时学分、学期课程安排、考核方式,并反映有关学时比例要求,详见下表。

(一)教学周安排

教学周安排表

学期

总计

军事

1





顶岗实习


1

入学、毕业教育

1






1

劳动



1




1

课堂教学

16

16

15

16

16


79

实习(集中实验实训)


2

2

2

2

20

28

机动

1

1

1

1

1


5

考试

1

1

1

1

1


5

假期

4

6

4

6

4

6

30

总计

24

26

24

26

24

26

150

(二)教学进程表

 


教学进程表

课程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期考核方式

总学时及分配

总学分

课程教学各学期周学时

考试

考查

总课时

讲授

实践

18

18

18

18

18

20

16

2

16

2

15

3

16

2

16

2

20

公共基础课程

 

 

 

 

 

 

 

 

 

 

1

必修

职业生涯规划


1

30

30


2

2











2

心理健康


2

60

60


4







2





3

哲学与人生


3

30

30


2





2







4

职业道德与法治


4

30

30


2







2





5

限选

思想道德


4

30

30


2



4









6

职业健康与安全


5

30

30


2









2



7

 

 

必修

语文

12

45

120

120


8

4




4







8

数学

124

35

210

210


14

4


4


2


2


2



9

英语

124

34

210

210


14

4


4


2


2


2



10

物理

2


120

120


8

4











11

信息技术

1


60

30

30

4

4











12

体育与健康


1-5

150

75

75

10

2


2


2


2


2



13

公共艺术(音、美)


3

30

30


2





2







14

历史


1

30

30


2

2











小计

1140

1035

105

76

26


14


14


10


8



 

 

 

 

 

 

 

 

 

 

 

 

 

 

 

 

15

      

 

 

 

核心专业课

 

 

 

必修

工程制图


2

60

30

30

4



4









16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

3


60

30

30

4



4









17

机械基础

3


60

30

30

4



4









18

电子CAD


3

60

30

30

4





4







19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3


60

60


4





4







20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4


60

30

30

4







4





21

电机与电气控制

5


60

30

30

4







4





22

气动与液压传动

4


60

30

30

4







4





23

传感器应用技术



60

30

30

4







4





24

工厂供配电技术

5


60

60


4









4



25

组态控制技术


5

60

30

30

4









4



26

电器与PLC控制技术


5

60

30

30

4









4



27


办公自动化











4







28

限选

市场营销


5

30

30


2









2



29

就业指导


5

30

30


2









2



小计

780

480

300

52

0


12


12


16


16



30

必修

认识实习


2

26


26

2




1








31

测绘实习


2

26


26

2




1








32

电工实训


3

26


26

2






1






33

钳工实训


3

26


26

2






1






34

电子实训


4

26


26

2








1




35

气动与液压实训


4

26


26

2








1




36

专业技能鉴定


5

52


52

2










2


37

顶岗实习


6

600


600

40











20

小计

808


808

54




2周


2周


2周


2周

20周

其他类教育活动

军训



30


30

2


1










专业认知与入学教育



30


30

2


1










劳动



150


150

10






1  






小计

210


210

14


2周




1周






总   计

2938

1515

1423

196

26

2周

26

2周

26

3周

26

2周

24

2周

20周

 

注:    1.总学时2938,其中公共基础必修和限选课程(含军训、入学教育)学时占比约46%;专业技能课(含顶岗实习)占比约54%。

      2.总学分196,学分计算办法:理实课程第1至第5学期每学期15学时记1学分;专业技能实训、军训、入学教育等活动1周记2学分。


八、实施保障:

主要包括师资队伍、教学设施、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学习评价、质量管理等方面。

(一)师资队伍

1.专任专业教师与在籍学生之比不低于上级要求;普遍具有机电、电气类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职业资格符合上级要求。 

2.专任专业教师,应达到上级教育部门文件规定的职业资格或专业技术职称要求。 

3.专业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专业能力,能够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具有信息化教学能力。专任专业教师普遍参加“五课”教研工作、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到企业实践时间不少于上级要求。

(二)教学设施

1.校内实训实习室

校内实训实习室必须具备电工实训室、电子实训室、钳工实训室、PLC实训室、气动与液压实训室、传感器技术实训室等,各实训室主要工具和设施的名称及数量见下表。

 

序号

 

实训室名称

主要工具和设施设备

名称

数量(台/套)

1

电工实训室

电工技术实训装置

20

2

电子实训室

电子技术实训装置

20

3

钳工实训室

钳工实训装置

40

4

PLC实训室

PLC实训装置

20

5

气动与液压实训室

气动与液压实训装置

5

6

传感器技术实训

传感器技术实训装置

5

2.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是指在学校区域范畴之外由学校单独组建或与企业合作组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也可以是校企以协议形式明确的可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生产性实训场所。

    校外实训基地的功能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实战技能,满足生产实际岗位的需要。本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数量可视专业学生数和当地化工企业的属性灵活配置。

(三)教学资源

1.教材

学校应建立严格的教材选用制度,教材原则上应从国家推荐教材目录和上级关于中等职业教育主干专业核心课程推荐教材目录中遴选。专业教材要能体现电气自动化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反映电气自动化专业发展与课程建设的最新成果。发挥专业教师、行业专家等作用,规范专业教材遴选程序,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根据专业性、基础性、实用性的原则,组织专业教师结合课程特点和教学需要,编写专业课程教材,鼓励开发有特色、高质量的校本教材。

2.图书文献资料(建议)

配备化学工艺专业必需的行业政策法规、职业标准、技术手册、实务案例及专业期刊等图书文献,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

3.数字资源

充分利用国家机电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并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教学动画、数字化教学案例、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数字资源,能满足教学需要。

(四)教学方法

建议对实施教学应采取的方法如下。

分为教学能力、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评价三部分。教师教学能力评价具体评价包括教师学术水平、课堂教学能力、教育管理能力和教科研能力。 

教师教学过程(行为)评价。教师教学过程主要是对教师在教学质量的形成过程中的教学行为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主要有教学设计(备)、教学实施(教)、教学辅导(辅)、批改作业(改)、教学效果(考)、学生教育(管)和教科研(研)等环节。除了“管”和“研”两个环节已作为教学能力评价指标外,其作四个环节均是教学过程评价的重要指标。这些指标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投入程度,对教学质量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 

教师教学目标评价。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师教学目标评价,就是对教师完成教学目标情况进行评价。

(五)学习评价

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方式方法提出要求和建议。注重全面评价体系,客观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评价形式多样化;评价内容规范化;评价制度严肃化;评价标准科学化 。

注重全面评价体系,客观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生能力的评价是对其学习成果的一个总结,由于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所以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更要强化过程评价,注重评价的激励功能,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促进其主动学习,从而获得进步。评价形式多样化 试参考多元化的评价主体的意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规范化 评价的形式固然重要,内容却也不容忽视,在评价内容上,既关注学业内容也要关注非学业内容。评价制度严肃化 由于职业学校学生的具体特点,在评价学业成绩时,我们常常倾向于积极因素:尽量减少补考人数,而一旦组织补考,也常低调处理,不能起到威慑作用。评价标准科学化 对各种考核过程中的评价标准,一定要有章可依,要体现学生的发展特点,不能想当然,不能凭一时兴起,要体现科学性。

(六)质量管理

职业学校依据本方案,开展专业调研与分析,结合学校具体实际,编制科学、先进、操作性强的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并滚动修订。具体要求为: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学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确定本校本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2.注重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着眼于学习者的专业成长和终身发展,针对中高职衔接形式,通过制订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在现代职教体系框架内,统筹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评价标准,实现中职与高职专业、中职与职教本科专业,在教学体系上的有机统一。

3.贯彻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和《中职学校专业标准(试行)》,开足开好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和专业类平台课程。

4.选修课程分为限定选修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公共基础限选课程要落实国家、教育部的相关规定,公共基础任意选修课程、专业(技能)任意选修课程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学时(学分)安排,要结合专业特点、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和学校办学特色,有针对性地开设,并科学合理地选择课程内容。

九、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是学生通过规定年限的学习,须修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时学分,完成规定的教学活动,毕业时应达到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要求。毕业要求应能支撑培养目标的有效达成。

本专业学生的毕业要求为:

1.符合陕西省有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的相关规定,思想品德评价和操行评定合格。

2.修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且成绩合格,取得规定学分。在校期间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并获得奖项的同学,按照奖项级别和等级,给予相应的学分奖励。

3.毕业考核成绩达到合格以上。毕业考核方式:(1)综合素质评价,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劳动素质、艺术素质、社会实践等;(2)学业成绩考核,包括本专业各科目的学业成绩、以及结合本校本专业实际而开设的毕业综合考试;(3)实践考核项目,包括学校综合实践项目考评、顶岗实习报告、作品展示等。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并获得奖项,按照奖项级别和等级,视同其“实践考核项目(学校综合实践项目考评、顶岗实习报告、作品展示等)”成绩为合格、良好、优秀。

4.取得国家委托认可的社会评价机构认定的中级以上以上机电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项以上。

 

十、专业师资: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专业教师学历职称结构应合理,至少应配备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2人;建立“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其中“双师型”教师应不低于30%;应有业务水平较高的专业带头人。

    为推动专业层面的校企合作,深化专业内涵建设,真正培养与企业需求相一致的知识型技能人才,学校还应聘请工作经历不少于五年的企业技术人员担任本专业的兼职教师。

教师基本情况表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专业技

术职务

学历

学位

现从事

专业

拟任

课程

是否

“双师型”

专职

/兼职

1

杨曼虹

43

高级讲师

研究生

机电

机械制图

气动与液压传动


2

李杜娟

38

高级讲师

研究生

机电

机械基础

机械制图


3

朱爱霞

55

高级讲师

研究生

机电

机械制图


4

高磐

39

高级讲师

研究生

机电

机械基础

机械制造技术


5

王增学

57

高级讲师

本科

电子信息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6

薛雪琴

53

高级讲师

本科

电气自动化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7

乐建波

57

高级讲师

本科

电气自动化

气动与液压传动

传感器应用技术

兼职

8

贺莉萍

58

高级讲师

本科

电气自动化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机床电气线路安装与调试



9

李璟

35

讲师

研究生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传感器应用技术

电工电子技术


10

高戈

38

讲师

本科

电子信息工程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11

杨晶

39

讲师

研究生

计算机科学技术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

电气CAD


 

 


 

 

 


发布日期:2022-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