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网站

导航切换
2020年7月14日   星期二

联系电话:
029-85392180

当前位置:专业介绍 >

工业自动化仪表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工业自动化仪表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660304)

 

 

 

 

 

 

 

 

负责教研组:智能制造专业组

适用年级:2021年级

编制人员:杨晶

主审人员:杨曼虹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工业自动化仪表及应用(660304)

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或同等学历

三、修业年限:三年

四、职业面向:

面向工业自动化仪表的生产企业和应用行业,培养从事工业自动化仪表装配、询试、使用、维护和营销工作,或者从事过程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具有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电气控制、微机控制技术、检测与仪表、企业供配电等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技能,面向设备制造、能源开釆、电力供应、楼宇智能化、冶金机械等行业,从事电气设备(仪表)生产、安装、调试与操作维护,自动控制系统集成、安装、运行管理及技术改造,电气设备、自动化产品营销及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 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1.职业素养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有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能力。

(4)具备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5)具备借助词典阅读外文技术资料的能力。

(6)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7)具有安全文明生产、节能环保和遵守操作规程的意识。

(8)具有动手能力和独自处理问题的能力。

(9)具有严谨细致、吃苦耐劳的精神。

2.专业知识

(1)具备通过不同途径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2)初步具备运用计算机处理工作领域内的信息和技术交流的能力。

(3)具备机械识图、电工电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具备正确选用工具、仪器设备及熟练进行工业自动化仪表装配、调试与维修的能力。

(5)具备识读一般工艺流程图、自动化仪表安装图的能力。

(6)具备现场仪表的正确选型、安装、调试、维护的能力。

(7)具备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安装、运行与维护、常见故障判断及简单分析处理的能力。

(8)能解决本专业的一般技术问题,具备按工艺要求施工的能力和进行质倡验收的能力。

 

3.专业技能

(1)具备装配、调试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的能力。

(2)具备检测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的故障并进行维修的能力。

(3)具备维护专用涸试设备、常用工具的能力。

(4)具备安装仪表盘、维护仪表控制系统配电及气路系统的能。

(5)具备安装、维护仪表控制系统配电及电气系统的能力 。

(6)具备仪表盘配线及辅助电气设备安装的能力。

(7)具备对工业自动化过程控制系统进行安装、投运的能力。

(8)具备对工业自动化过程控制系统进行日常维护及一般故障分析与排除的能力。

(9)具备对DCS、PLC控制系统进行调试、监控和简单维护的能力。

4.主要接续专业

高职: 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电子仪器仪表与维修、电气自动化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精密机械技术。

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公共基础课程

按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各门课程的课程目标、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见下表。

序号

名称

课程目标

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

1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30课时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标准》,主要内容有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及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创业观、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2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心理和谐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意识的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30课时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课程标准》,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职业兴趣,提高应对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有效学习,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培养责任感、义务感和创新精神,养成自信、自律、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

3

哲学与人生

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本课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0课时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4

职业道德与法治

职业道德与法治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治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

30课时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使学生掌握职业道德的基本作用和规范,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相关的法治常识,增强法治意识,成长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

5

职业健康与安全

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获得职业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我国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现状及工作发展趋势,掌握职业健康和职业安全概述;知晓劳动者在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方面的相关法治法规,保障自身合法权益;能正确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提高个人防护能力;增强学生职业健康与安全意识,具备辨别和消除职业岗位上的危险源,从而防患于未然;掌握本专业数字媒体(平面、家装)事故现场救护的基本步骤,最终掌握事故现场救护技术以及个人的逃生、避险、自救的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结合本专业的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关注安全、关爱生命和安全发展的观念,形成职业安全和职业健康意识。

30课时法治法规: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相关法治法规。职业健康:职业健康概述、职业病的防护、工作压力的管理、工业噪声的防护、工业防尘、工业防毒、振动危害与防护、辐射危害与防护。职业安全:职业安全概述、用电安全、用火防护、信息安全。个人防护:头部防护、呼吸器官防护、躯体防护。帮助学生学习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普适性知识,增强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意识,同时通过相关案例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即将从事的职业及其相关职业所需要的自我防护、现场急救的常用方法,具有在相应岗位安全生产的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职业健康与安全行为习惯。

6

语文

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旨在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210学时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由基础模块构成,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包括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三个部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7

数学

数学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计算和数据处理技能与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10学时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由基础模块构成。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包括集合、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数列、平面向量、解析几何、立体几何和概率统计初步等数学基础知识。

8

英语

英语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10学时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包括语音项目、交际功能项目、话题项目、语法项目、词汇项目等,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初步形成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为适应未来多样化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

9

信息技术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开设,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课程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认识信息技术对当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理解信息技术、信息社会等概念和信息社会特征与规范,掌握信息技术设备与系统操作、网络应用、图文编辑、数据处理、程序设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信息安全和人工智能等相关知识和技能,综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生产、生活和学习情境中各种问题;在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能力,不断强化认知、合作、创新能力,为职业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90学时 信息基础课程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部分。基础模块包含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网络应用、图文编辑、数据处理、程序设计入门、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信息安全基础、人工智能初步等8个部分。拓展模块设计了计算机与移动终端维护、小型网络系统搭建、实用图册制作、三维数字模型绘制、数据报表编制、数字媒体创意、演示文稿制作、个人网店开设、信息安全保护、机器人操作 10 个专题。 教学中可根据学生专业能力发展需要选择部分专题、设定教学内容, 以项目综合实训的方式实施教学。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增加信息意识、发展国民信息素养,增强个体在信息社会的适应力与创造力,提升全社会的信息化发展水平,为后续计算机课程及其他相关课程打下基础。培养学生自觉使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和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

10

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使学生达到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150学时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包括体育基本理论知识(体育卫生与健康、增强体质的锻炼方法、体育保健、各项目竞赛规则)和体育实践(田径、球类、棋类、基本体操、武术、体育舞蹈),培养学生提高体育的基本技术和技能以及体育文化素养,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掌握一项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培养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为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11

公共艺术

公共艺术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通过艺术作品赏析和艺术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技能和原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丰富学生人文素养与精神世界,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素质,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创新能力与合作意识。

30学时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标准》,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构成, 包括音乐和美术两个部分, 音乐教学通过中外不同体裁、特点、风格和表现手法的音乐作品,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进一步学习音乐基础知识、技能与原理,掌握音乐欣赏的正确方法与音乐表现的基本技能,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素养;美术教学通过不同美术类型(绘画、书法、雕塑、工艺、建筑、摄影等)的表现形式与发展演变进程,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基础知识、技能与原理,熟悉基本审美特征,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与人文内涵,感受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统一,提高审美能力。

12

历史

历史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通过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和优秀文化传统,从历史的角度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养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为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

60学时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构成。基础模块为中国历史,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拓展模块为世界历史,内容包括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模块化历史教育,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

13

物理

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像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60课时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大纲》开设,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认识物理对科技进步,对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帮助学生适应现代生产和现代生活;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专业(技能)课程

各门课程的课程目标、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见下表。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

参考学时

1

仪表工识图

掌握一次元件与取源部件的安装技能, 掌握仪表管道、电气线路的安装技能, 掌握仪表盘(柜、台)和辅助装置安装的技能,会进行仪表的选型、调试、维护,   掌握按照设计要求和实际工况安装现场仪表和控制室仪表的技能。

60学时

2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掌握电路基础知识、常用电工技术;能处理电工操作中的简单故障;掌握电工技能的安全操作规范;会使用常用电工工具与仪器仪表。了解电子技术基本电路的组成及典型应用;掌握电子线路装接全操作规范;能识读电路图;会使用常用电子仪器仪表。

90学时

3

过程检测仪表

掌握压力、温度、流量、物位及成分等参数的测量方法及检测技术;了解相应检测仪表及显示仪表的结构、原理。掌握典型检测仪表及显示仪表的安装、使用、调校及维护技能,会用手操器对智能变送器进行组态。

120学时

4

电子工程制图

主要着眼于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投影概念,具备一定的空间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形象思维能力,并能够应用相应的图形技术语言理解、表达设计思想和开展技术交流。在掌握正确投影概念与国家标准的前提下,侧重训练与培养学生的读图、绘图能力(包括徒手绘图能力、尺规绘图能力与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应用能力),落实与工程实际的衔接。

60学时

5

PLC 控制技术

了解PLC 编程与接口技术,了解常用小型 PLC(60 点以内)的结构和特性,掌握常用小型PLC(60点以内)的I/0 分配及指令,会使用编程软件,会根据需要编写简单的PLC应用程序,能对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进行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仪表安装与维护。

90学时

6

过程控制仪表

掌握仪表施工过程,会仪表识图,熟悉仪表辅助设备的安装,会仪表管道、线路安装,仪表一次元件与取源部件安装,能进行集散系统、现场总线系统安装,会仪表试验和工程交工验收等。掌握仪表维护工作内容、标准,会仪表故障分析与处理。

90学时

7

集散型控制系统

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结构、典型智能控制系统的性能,能识读工艺流程图,掌握按生产工艺要求进行操作的技能,掌握DCS模拟仿真系统、简单集散控制系统安装、调试与维护的技能。

60学时

8

仪表安装与维护

熟悉常用各种电工仪表的原理、功能、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能正确操作电工仪表测量电气设备的各种电气参数;能对操作过程中的误差因素进行分析;应用电工仪表测量技术对电气设备及控制电路进行维检修;能够对电工仪表设备进行维护,对仪表进行简单检修;能简单组装、调校万用表。

120学时

9

仪表维修中级工考证实训

    针对仪表维修中级工考证所涉及的实训项目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能够完成差压变送器校验、气动薄膜调节阀的拆装与调校,以及DCS系统的组态与运行调试等考证项目,具备仪表维修中等技能。

60学时

12

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本专业教学计划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顶岗实习,可以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巩固、锻炼实际操作技能,为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顶岗实习可使学生熟悉企业的生产环境、生产组织与管理、主要产品的性能及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熟悉所在车间及班组的生产任务,了解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提高社会认识和社会交往的能力,学习工人师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优秀品质和敬业精神,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

 

600学时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教学进程是对本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实施进程的总体安排,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具体体现。以表格的形式列出本专业开设课程类别、课程性质、课程名称、课程编码、学时学分、学期课程安排、考核方式,并反映有关学时比例要求,详见下表。

 

(一) 教学周安排

教学周安排表

学期

总计

军事

1





顶岗实习


1

入学、毕业教育

1






1

劳动



1




1

课堂教学

16

16

15

16

16


79

实习(集中实验实训)


2

2

2

2

20

28

机动

1

1

1

1

1

0

5

考试

1

1

1

1

1

0

5

假期

4

6

4

6

4

6

30

总计

24

26

24

26

24

26

150


 

(二) 教学进程安排表

教学进程安排表

课程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期考核方式

总学时及分配

总学分

课程教学各学期周学时

考试

考查

总课时

讲授

实践

18

18

18

18

18

20

16

2

16

2

15

3

16

2

16

2

20

公共基础课程

1

必修

职业生涯规划


1

30

30


2

2











2

心理健康


2

30

30


2



2









3

哲学与人生


3

30

30


2





2







4

职业道德与法治


4

30

30


2







2





5

限选

职业健康与安全


















6


5

30

30


2









2



7

必修

语文(一二三四五)

1245

3

210

210


14

4


4


2


2


2



8

数学(一二三四五)

1235

4

210

210


14

4


4


2


2


2



9

英语(一二三四五)

1345

2

210

210


14

4


4


2


2


2



10

信息技术(一二)

1

1

90

45

45

6

4


2









11

体育与健康(一二三四五)


1-5

150

75

75

10

2


2


2


2


2



12

艺术(音、美)


1

30

30


2







2





13

历史(一三)

3

1

60

60


4

2




2







14

物理(二三)

2

3

120

80

40

8



4


4







小计

1230

1070

160

82

22


20


16


12


10



专业技能课程

1

 

 

 

 

 

 

必修

仪表工识图

1


60

60



4











2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2


90

90


6



6









3

电子工程制图

3


60

30

30

4





4







4

PLC控制技术

3


90

45

45

6





6







5

过程检测仪表

4


120

60

60

8







8





6

过程控制仪表

4


90

45

45

6







6





7

集散型控制系统

5


120

60

60

8









8



8

仪表安装与维护

5


120

60

60

8









8



小计

750

450

300

46

4


6


10


14


16



1

专业技能实训


电工电子实习


2

60


60

2




2








2

PLC实习


3

60


60

2






2






3

过程控制仪表实习


4

60


60

2








2




4

仪表维修中级工考证实训


5

60


60

2










2


5

顶岗实习


6

600


600

40











20周

小计

840


840

48




2周


2周


2周


2周

20周

其他类教育活动

军训



30


30

1


1










专业认知与入学教育



30


30

1


1










劳动



150


150

4






1






小计

210


210

7


2


2


3


2


2


总     计

3130

1520

1510

183

26

2周

26

2周

26

3周

26

2周

26

2

20周

 

注:1.总学时为3130,其中公共基础必修和限选课程(含军训、入学教育)学时占比约为41%;专业技能(含顶岗实习)占比约为59%。

    2.总学分为183,学分计算办法:理实课程第1至第5学期每学期15分记1学分;专业技能实训、军训、入学教育等活动1周记2学分。

 


八、实施保障

主要包括师资队伍、教学设施、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学习评价、质量管理等方面。

(一)师资队伍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专业教师学历职称结构应合理,至少应配备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2人;建立“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其中“双师型”教师应不低于30%;应有业务水平较高的专业带头人。

    为推动专业层面的校企合作,深化专业内涵建设,真正培养与企业需求相一致的知识型技能人才,学校还应聘请工作经历不少于五年的企业技术人员担任本专业的兼职教师。

教师基本情况表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专业技术

职务

最后学历毕业学校、专业、学位

现从事

专业

拟任

课程

是否

“双师型”

专职

/兼职

1

王增学

59

高级讲师

陕西工学院、电子信息专业、学士

工业仪表自动化

供配电技术、交直流调速系统、变频技术应用

是(高级技师)

专职

2

薛雪琴

53

高级讲师

西安科技大学、自动控制、硕士

工业仪表自动化

电工电路分析与实践、电子电路分析与实践

是(技师)

专职

3

高戈

39

讲师

陕西理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本科

工业仪表自动化

组态软件项目开发与实践、电子系统继电保护

是(技师)

专职

4

乐建波

59

高级讲师

北京化纤工学院、自动化专业、学士

工业仪表自动化

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是(高级技师)

专职

5

赵小刚

 

44

 

高级讲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硕士

计算机

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

是(技师)

专职

6

杨晶

41

讲师

西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

工业仪表自动化

PLC应用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是(技师)

专职

7

李璟

36

讲师

西安理工大学、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硕士

工业仪表自动化

电气CAD、电子CAD技术应用

是(技师)

专职

8

刘旭霞

51

讲师

青岛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工业仪表自动化

电气自动化综合实训、PLC应用技术实训

是(高级技师)

专职

9

王越超

56

技师

陕西兴平化工技工学校、橡胶专业

工业仪表自动化

电工技能操作实训、供电技术实训

专职

10

崔峰

41

讲师

西安科技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学士

工业仪表自动化

电机与电器控制技术

是(技师)

专职

11

山屹

43

讲师

西安财经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士

计算机

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

专职

(二)教学设施

本专业应配备校内实训实习室和校外实训基地

1.校内实训实习室

   校内实训实习室必须具备电工实训室、电子实训室、钳工实训室、机械拆装实训室、气动与液压实训室、传感器技术实训室、机电设备综合实训室等,各实训室主要工具和设施的名称及数量见下表。             

 

序号

 

实训室名称

主要工具和设施设备

名称

数量(台/套)

1

电工实训室

电工技术实训装置

20

2

电子实训室

电子技术实训装置

20

3

钳工实训室

钳工实训装置

65

4

仪表装调实训室

仪表实训装置仪表装置

105

5

PLC实训室

PLC实训装置

5

6

传感器技术实训室

传感器技术实训装置

5

7

集散控制系统实训室

DCS实训装置

5

8

仪表自动化综合实训室

仪表自动化实训装置

3


2.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是指在学校区域范畴之外由学校单独组建或与企业合作组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也可以是校企以协议形式明确的可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生产性实训场所。

    校外实训基地的功能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实战技能,满足生产实际岗位的需要。本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数量可视专业学生数和当地化工企业的属性灵活配置。

(三)教学资源

1.      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建立由专业教师、行业 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 材。

2.      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

图书文献配备能够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 借阅。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电气自动化行业政策法规、行业标准、技术规范以及 相关电气工程设计手册、电气与电子工艺手册、自动化工程师手册等;电气自动化专业 技术类图书和实务案例类图书;5种以上电气自动化类专业学术期刊。

3.      数字教学资源配置基本要求

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 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满足 教学。

 

(四)教学方法

建议对实施教学应采取的方法如下。

分为教学能力、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评价三部分。教师教学能力评价具体评价包括教师学术水平、课堂教学能力、教育管理能力和教科研能力。 

教师教学过程(行为)评价。教师教学过程主要是对教师在教学质量的形成过程中的教学行为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主要有教学设计(备)、教学实施(教)、教学辅导(辅)、批改作业(改)、教学效果(考)、学生教育(管)和教科研(研)等环节。除了“管”和“研”两个环节已作为教学能力评价指标外,其作四个环节均是教学过程评价的重要指标。这些指标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投入程度,对教学质量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 

教师教学目标评价。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师教学目标评价,就是对教师完成教学目标情况进行评价。

(五)学习评价

由学校、学生、用人单位三方共同实施教学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生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双证”的获取率和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专兼职教师教学质量,逐步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多元化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

(1)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方式

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笔记、作业、课堂提问、课堂出勤、上机操作考核以及参见各类型专业技能竞赛的成绩等。

(2)实训实习评价

采用实习报告与实践操作水平相结合等形式,如实反映学生各项实训实习项目的技能水平。

(六)质量管理

教学管理要更新观念,形成并完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从教学计划、教学运行、教学质量、教学研究、教学装备、教学行政等诸多方面开展卓有成效、规范灵活的工作,实施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的闭环管理;探索并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教学实施方案并体现动态优化,重视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优化教学要素,合理调配教师、实训室和实训场地等教学资料,为课程的实施创造条件;要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创新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方式和学生学业评价模式,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保证教学质量;要建设优质核心课程,构建专业教学资源库,促进学校的专业建设和内涵发展。

九、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是学生通过规定年限的学习,须修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时学分,完成规定的教学活动,毕业时应达到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要求。毕业要求应能支撑培养目标的有效达成。

本专业学生的毕业要求为:

1.符合陕西省有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的相关规定,思想品德评价和操行评定合格。

2.修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且成绩合格,取得规定学分。在校期间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并获得奖项的同学,按照奖项级别和等级,给予相应的学分奖励。

3.毕业考核成绩达到合格以上。毕业考核方式:(1)综合素质评价,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劳动素质、艺术素质、社会实践等;(2)学业成绩考核,包括本专业各科目的学业成绩、以及结合本校本专业实际而开设的毕业综合考试;(3)实践考核项目,包括学校综合实践项目考评、顶岗实习报告、作品展示等。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并获得奖项,按照奖项级别和等级,视同其“实践考核项目(学校综合实践项目考评、顶岗实习报告、作品展示等)”成绩为合格、良好、优秀。

4.取得国家委托认可的社会评价机构认定的中级以上汽车运用与维修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项以上。

十、附录

一般包括教学进程安排表、变更审批表等。

 

 

 

 


发布日期:2022-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