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匠心,育劳育美 —— 基础教学部劳动周活动精彩纷呈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劳动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教学部以“巧手匠心,育劳育美”为主题开展劳动实训周。本次活动一改传统的卫生清扫模式,巧妙引入扭扭棒、手绳编织、黏土泥塑、手工剪纸等创意项目,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不仅锤炼了劳动技能,更深刻感受到了美的创造与熏陶,实现了劳动教育与审美教育的完美融合。
指尖编织——扭出劳动韵律与色彩之美
在扭扭棒、手绳编织区域,五彩斑斓的扭扭棒在同学们手中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从最初学习基本的缠绕、打结技法,到独立完成一朵朵绚丽的小花、一个个可爱的挂件。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耐心和专注力,更是一次对色彩搭配与空间构成的深度学习。当一根根普通的绒线通过自己的劳动变成精美的艺术品时,同学们的脸上洋溢着创造带来的成就感与喜悦。


泥塑成型——塑造匠心精神与形态之美
与此同时,黏土泥塑区域则是一片静谧而专注的天地。同学们与温润的黏土亲密接触,通过揉、捏、搓、压、刻等手法,有的同学塑造出栩栩如生的卡通形象,有的则创作出富有抽象意味的装饰摆件。泥塑创作不仅是体力与技巧的劳动,更是一场与材料的对话和对形态美的探索。同学们细致观察,反复打磨,这正是“工匠精神”的初步体现。

纸韵生花——剪出劳动精神与手工之美
除此之外,剪纸艺术同样源远流长,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同学们在指尖劳作中感受传统工艺魅力,在创意表达中涵养劳动精神与审美素养。裁剪过程中,同学们专注细致,手指与剪刀默契配合,时而折叠纸张调整角度,时而小心翼翼修剪细节。剪刀开合间,不仅锻炼了手部精细动作与耐心专注力,更让同学们体会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劳动真谛。


方寸成块——拼出成长思维与专注之美
拼图过程也是一场“抗挫折教育”的微型演练。面对散落的拼块,学生需要先静下心来梳理思路,从混乱中寻找规律。遇到“卡壳”时,要学会尝试从不同角度拼接,或暂时放下难题转攻其他方块。当最后一块拼图嵌入,完整的画面豁然呈现时,那种发自内心的成就感,会转化为探索未知的勇气,为后续的学习积累积极的心理能量。


成效显著——劳育与美育并蒂花开
此次劳动周的创新,旨在打破‘劳动即体力付出’的单一认知。扭扭棒和黏土,材料亲和,入门简单,但创作空间无限。它们既是劳动的工具,也是美育的载体。同学们在‘做’中‘学’,在‘劳’中‘育’,其成果是可视、可触、可感的,这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创新潜能。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样的劳动周新颖有趣,既放松了身心,又学到了实用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创造美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劳动的价值与乐趣,增强了对生活的热爱。






来源:基础教学部
作者:陈珂
编辑:寇欣雨
校对:刘婧瑞
责编:星辰
审核:峥嵘
发布日期:2025-11-11